查看原文
其他

书接上回!揭秘《追风者》—— 立信产“魏若来”为何这么牛

“追风”的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2024-04-06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打造属于你我的微空间

关注




上周小编推出

立信《追风者》专题

引起了广大读者、校友的热烈反响



魏若来这个江西农村娃

在上海一边打工一边读书

在立信仅学习一年半

就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

被央行录取


今天我们书接上回

揭秘立信是如何

将寒门小白魏若来

培养成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

金融高手?

(文末有彩蛋哦~)


1


秘籍一

“三位一体”立信会计事业链



立信会计事业

不仅有学校

还有会计师事务所和出版社 


以“三位一体”模式

创“产学研”一体化先河

是立信办学的一大特色


潘序伦(1893-1985)


立信会计教育的创始人

是被誉为“中国现代会计之父”的

著名会计学家、教育家潘序伦先生

潘序伦曾留学美国

先后获得

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和

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


1924年,潘序伦怀揣

“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

的愿望学成归国

在多所大学执教

引进并讲授西方新式会计


1927年,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成立


1927年,鉴于当时

工商界通用的旧式簿记亟待改革

企业亟需会计人才

潘序伦辞去各大学教职

在上海创办了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立信”之名

源于《论语》“民无信不立” 



事务所开创不久

就附设了一个簿记训练班

利用晚上空闲时间

给工商企业的青年职员

和练习生上课

训练班颇受欢迎

报名人数很多

潘序伦决定把事务所

附设的训练班改为独立学校

1928年正式创办

立信会计补习学校

立信会计教育事业即发端于此


小笔记


潘序伦认为:“居常以为会计事务所之业务,对于社会各界,虽有其重大价值,然提倡学术,培育人才,则为百年树人之计,其意义更为远大。唯有优越之会计人才,庶政府与企业之会计能日臻于完善,间接足以促进国家社会之进步,收效迅速而宏大。”



立信补校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为了培养更多高级会计人才

1937年,潘序伦创建

私立立信会计专科学校



1941年,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在重庆成立


为了解决学校教材

及工商企业所需账簿表单

的印刷问题

潘序伦与生活书店合作

于1941年创办了

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

后发展为立信会计出版社


从事务所到学校再到出版社

潘序伦和立信创业者们

一同开创了

“三位一体”的立信会计事业链

成为现代会计“产学研”

一体化的拓荒者

充分展现了立信先辈的超前意识



2


秘籍二

面向时代、面向社会的

多样化教育方式




魏若来出身贫寒

在旧社会是没有条件

就读全日制大学的

立信为像若来这样的

广大寒门子弟提供了

受教育、学习一技之长的机会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立信生源来自社会各阶层

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条件

可支配的学习时间多寡参差不等

为满足这种多样化的需求

使学生都能学到会计专业一技之长

立信建立各种学制



补习夜校、函授学校

晨校、星期日校、暑期班……

还有针对经济困难、年龄较大

要求短期速成者

开设的“速成科”


1937年创办的专科学校

则是正规的高等学校

入学程度为高中毕业

经过入学考试,择优录取


立信的多样化教育方式

满足了不同时期

社会对财会金融人才的需要


广州分校

重庆分校

南京分校

广设分校

也是立信会计教育满足各地

对会计人才需求的特色举措

为方便上海各区学生就近入学

立信仅在上海一地

就曾设11所分校

每学期招生都在2000人以上


1937年春,立信教育事业

开始向外地省市进军

率先在重庆开办分校

之后的10余年间先后在

桂林、兰州、柳州、衡阳、梧州

北京、广州、南京

天津、香港等地办起各级分校

立信会计教育覆盖面之广

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3


秘籍三

管教严格&学验并重



笔试满分、能力超强

这样一个专业能力第一的补习生

除了天赋异禀之外

学校的培养方式和授课老师们

也非同一般


立信办学坚持三方针

一曰管教务期严格

一曰学生学验并重

一曰出路必予保障


管教务期严格

1940年的立信学生成绩表


潘序伦主持校务

一切坚持“认真”二字

制定了一系列

高标准、严要求的规章

考核也很严格

考试成绩以70分为及格


小笔记


潘序伦常说,作为会计人员99分不算合格,只有100分才算合格,因为财务会计账目容不得半点差错和缺点。



学校规定考试作弊者一律开除学籍

一学期缺课三分之一者

不得参加期终考试

迟到早退三次者

以旷课一次计算等等



立信还凝聚了一大批

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名家大师

执教讲台,垂范学子


学生学验并重


潘序伦一直强调

“社会需要什么样会计人才

我们就培养什么样会计人才”

“社会需要什么内容

立信就教什么内容”


1943年的立信学生学籍卡


立信教学特别强调理论和实务结合

每上一次课必定有大量的习题

要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

只要勤奋坚持下来的学生

都打下了扎实的理论与实务基础



为了增进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专业水平

学校还经常举行簿记、会计、珠算

国文、英语等学习竞赛

使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水平

得到切实可靠的保证

积久下来

立信的毕业生以

踏实肯干、动手能力强而闻名


《立信会计丛书》


立信授课教师大部分从

事务所的会计师和

历届优秀毕业生中挑选

他们从实际出发

将日常工作中的案例融入自编讲义

经过二、三个学期的试讲

不断补充完善才正式出版发行

非常切合实用

潘序伦亲自主持编辑了

《立信会计丛书》

《立信财经丛书》

为提高学生实务操作能力

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出路必予保障


学校当时经常组织学生

去各类工商企业和政府机关

参观、实习

派遣成绩优良的学生

参加具体的查账实习等等

许多实习学生和查账员

被机关、企业留用



求学期间的大量实务训练

使得立信毕业生一到工作岗位

即能从事实际工作

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在当时失业严重的旧社会

立信的毕业生

却一枝独秀,供不应求



4


籍四

诚信为本&注重体育




实诚真心的邻家小魏

本以为是个文弱的央行小职员

结果身强体健

身经百战、历经磋磨

一路升级打怪成长为红色金融家

这背后是立信育人理念的彰显



潘序伦认为

诚信是做人的重要准则

也是“会计师职业成功

失败之所系”

忠于会计事业务必“立信”



1937年,他将“立信”引申为

“信以立志,信以守身

信以处事,信以待人

毋忘‘立信’,当必有成”24字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立信内涵


潘序伦利用一切机会

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他在立信

推行的“荣誉考试”制度

旨在通过不监场的考试

昭示尊敬考生人格

亦培养人自觉自重

以期学生品学兼优



学校从校名、校训到校歌

无不深深打下诚信的烙印

立信可谓近代中国最早倡导

会计诚信教育的学校



潘序伦常讲“体育第一”

“立信的毕业生

不仅要成绩好、作风好

更重要的还要身体好”

学校一直把体育列为学生必修课

聘请专业优秀教师任教

全校师生每天早晨六时都要做早操

潘序伦也经常参加

早操实行严格的点名制度

倘点名缺三次,则要扣一学分


学校还克服各种困难

积极解决体育场地场馆设施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大型运动会

在比赛中屡获佳绩





96年来,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恪守“立信”校训

践行“立诚明德、经世致用”

大学精神



秉持“诚信、实用、开放”

办学理念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精耕“诚信为本、学验并重”的

办学特色

构建“新文科”人才培养范式

培养具有

“诚信品质、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国际视野”的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011年,学校获得

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

2018年,学校被列为

上海高水平地方

应用型高校建设试点高校

2022年,学校成为境内首家通过

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

认证的地方财经院校



近一个世纪的办学历程

立信始终

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与民族命运同向共进

为国家建设和上海城市发展

培养造就了大批

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

高水平应用型财经人才


面向建校百年

立信将赓续荣光

矢志深化改革创新

努力谱写无愧于时代

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精彩华章




彩蛋





什么?

若来没有拿到毕业证!



众多网友在线喊话



这么优秀的毕业生

毕业证母校必须安排



“魏若来,考试成绩及格

合给毕业证书为凭!”




策划/融媒体中心

资料来源/党委宣传部、文博中心

网络

视频、动图来源/爱奇艺视频

责任编辑/萱微

 推荐阅读 

一“键”倾心,藏在立信人输入法里的秘密是……

一见“青”心,更念“清”情

立信召开2024年全面从严治党警示教育大会

缅怀!

首获立项!

青春的盛会!共青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勇往“职”前,这场春季校园招聘会你来了吗?

中共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第一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

立信《追风者》,不止“魏若来”!
新一轮审核评估来了,这些你应该知道~
等你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2024年招聘启动
@所有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校史资料征集ing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